濤濤 平面設計
生活中的平凡物件,往往因太過熟悉而被我們忽略。但在法國藝術家 Gilbert Legrand 眼中,一把扳手、一把斧頭、一個塑料瓶,都藏著意想不到的靈魂。他以天馬行空的想象力,用繪畫與雕塑為這些普通物件賦予生命,讓藝術走出畫廊,融入日常的每一個角落。他的作品不僅充滿童趣與幽默,更教會我們:只要換個視角,平凡生活也能綻放藝術光彩。
濤濤 設計管理與成長
項目總結,不是簡單的收尾客套話,而是設計師展現業務思維、成長潛力的關鍵環節。很多設計師只顧著展示設計方案,卻忽略了總結的價值,導致面試官疑惑 “項目是否落地?設計價值何在?”。其實,好的設計總結能形成 “背景 - 目標 - 方案 - 結果 - 反思” 的邏輯閉環,讓你的能力被全面感知。本文結合大廠招聘視角,拆解設計總結的加分技巧,幫你避開誤區、精準發力。
在信息過載的消費場景中,復雜的包裝設計往往會分散消費者注意力,而 “Less is more”(少即是多)的設計理念,正成為食品包裝的主流趨勢。百瑞源旗下 “果小凡” 枸杞原漿的包裝設計,便是這一理念的絕佳詮釋 —— 它摒棄冗余元素,以純粹的設計語言聚焦產品核心,讓消費者一眼讀懂價值。本文將結合這款案例,拆解簡約包裝的設計邏輯與可復用技巧。
濤濤 B端ui設計文章及欣賞
B 端產品的側邊欄看似是簡單的導航組件,實則是串聯業務流程、提升操作效率的核心載體。不少人認為 B 端側邊欄只需拼接組件即可,但深入業務后會發現,它需要適配不同行業場景、信息層級和用戶習慣,每一處細節都暗藏設計邏輯。本文結合 50 + 主流中臺產品調研,總結側邊欄設計的分類、規則與落地技巧,助力打造高效易用的 B 端導航體驗。
濤濤 網站設計文章及欣賞
對 UI 設計師而言,Banner 或許是最 “熟悉” 的設計元素 —— 日常工作中,我們習慣將精力傾注于色彩搭配、創意構圖,卻常忽略其布局樣式對信息傳遞效率的隱性影響。事實上,Banner 絕非單純的視覺載體,它更像產品與用戶對話的 “第一窗口”:無論是首頁首屏的活動推廣,還是內容頁的分類導航,其布局設計直接決定了用戶能否快速捕捉核心信息,甚至影響產品的轉化效率。今天,我們就從視覺表現與布局策略兩個維度,拆解 Banner 設計背后的邏輯,探索如何讓 “好看” 與 “好用” 真正統一。
在快節奏的成人世界里,我們總在尋找一份能卸下疲憊的 “治愈劑”—— 有時是一首老歌,有時是一塊童年愛吃的糖,而對許多人來說,意大利插畫家 Andrea Antinori 的作品,就是那劑能瞬間喚醒童心的 “視覺甜糖”。作為兒童插畫界備受喜愛的創作者,他用看似隨性的筆觸,勾勒出一個滿是歡樂與自由的世界,讓每個看到畫面的人,都能暫時跳脫出生活的瑣碎,重回那個敢用色彩肆意表達的童年。
10 天前,微信突然彈出客戶羅總的消息:“祝總,展會廣告展位能排版嗎?很簡單,就 3 張圖 —— 一張頂部圖,兩張海報。” 我盯著屏幕愣了幾秒,心里犯嘀咕:“‘簡單’這兩個字,在設計里從來都是坑?!?沒成想,這個看似簡單的銑刀展會設計項目,讓我在 AI 輔助、客戶微調與價格博弈里打了一圈轉,最后連自己都忍不住問:“我的設計,真的這么廉價嗎?”
濤濤 移動端UI設計文章及欣賞
做個人中心時總被開發吐槽 “沒設計感”?明明把頭像、數據、動態全放上去了,卻總顯得雜亂、廉價,用戶找不到重點,開發還覺得 “你這設計沒章法”—— 這大概是很多初級設計師的常見困境。
2025 年開年,設計界便迎來多場 “重磅發聲”—— 從象征國家權力的白宮 LOGO 迭代,到定義時尚語境的秀場布景,從承載企業歷程的周年標識,到傳遞東方書藝的海外展覽,不同領域的設計作品以各自的方式,詮釋著 “設計如何成為身份、場景與文化的載體”。這些事件看似分散,卻共同勾勒出當下設計的核心邏輯:好的設計從不只是 “視覺好看”,更是 “意義的精準傳遞”。
幾何字體,總給人 “理性、規整” 的第一印象 —— 方的框架、圓的弧度、直的線條,似乎只需拼接基礎圖形就能完成。但真正優秀的幾何字體,從來不是 “冰冷的圖形組合”,而是藏著比例、慣性、情感的 “細節藝術品”。印尼設計師 Martin_K 在幾何字體設計中,用 “蛇” 字的負空間勾勒、“感恩節” 的屬性疊加,為我們揭開了關鍵:幾何字體的豐富度,藏在對結構的拆解、對細節的精準把控,以及對 “理性圖形” 與 “感性表達” 的平衡里。
藍藍設計的小編 http://www.tuitetiy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