剛入行的 UI 設計師常陷入一個誤區:把 “好看” 等同于 “好設計”—— 明明用了流行的玻璃擬態,排了精致的圖標,用戶卻反饋 “找不到下單按鈕”“看半天不知道重點在哪”。其實問題不在創意本身,而在于忽略了設計背后的 “隱形骨架”——UI 設計原則。這些原則不是束縛創意的條條框框,而是幫我們平衡美觀與實用的指南針,讓設計既能 “吸睛”,更能 “省心”。

簡單說,UI 設計原則是經過無數次用戶體驗驗證的 “設計規律”,就像交通規則之于道路:沒有規則,車輛會亂闖;沒有設計原則,界面會變成 “信息迷宮”。
比如我們看到一個界面時,會下意識先注意大的、鮮艷的元素,這背后是 “對比原則”;看到整齊排列的按鈕會覺得清爽,這是 “對齊原則” 在起作用。這些原則不是設計師憑空創造的,而是貼合人類視覺認知習慣的總結 —— 大腦天生喜歡有序、有邏輯的信息,設計原則就是幫我們把這種 “喜歡” 轉化為可落地的方案。
很多新手設計師靠 “靈感” 做設計,運氣好時界面能看,但換個場景就會出問題。而掌握設計原則,能讓設計效果更穩定,還能解決 3 個核心問題:
- 避免信息雜亂:沒有原則的設計,常會把標題、按鈕、廣告堆在一起,用戶需要花時間 “找信息”;用 “親密性原則” 把相關元素分組(比如把 “登錄 / 注冊” 按鈕放在一起),用戶能瞬間 get 邏輯。
- 降低用戶學習成本:如果同一個 APP 里,今天 “返回” 按鈕在左邊,明天在右邊,用戶會困惑;“一致性原則” 讓同類元素保持統一(比如所有返回按鈕都用箭頭圖標),用戶不用反復適應。
- 傳遞清晰的商業目標:電商 APP 的核心是 “引導下單”,用 “強調原則” 把 “立即購買” 按鈕做得更突出,比讓按鈕和其他元素 “平起平坐” 更能提升轉化 —— 這就是原則對商業目標的助力。
UI 設計原則有很多,但新手不用貪多,先掌握這 5 個高頻原則,就能解決 80% 的設計問題。

對齊不是簡單的 “貼邊”,而是通過 “網格系統” 給元素找 “坐標”,讓界面有秩序感。
- 常用網格類型:網頁和移動端常用 12 列網格,既能滿足多列布局(比如電商 APP 的 “3 列商品列表”),又不會因列數太多導致混亂;列與列之間的 “水槽”(空隙)要統一,比如移動端設 16px,保證元素有 “呼吸感”。
- 落地案例:做資訊 APP 的文章頁時,標題、正文、配圖都對齊到 12 列網格的 “列線” 上,即使內容多,用戶也會覺得整齊;如果圖片歪一點、文字超一點,界面立刻會顯 “亂”。
對比的核心是 “差異”—— 通過顏色、大小、形狀的不同,告訴用戶 “什么重要,什么次要”。
- 高頻對比手法:
- 顏色對比:按鈕用高飽和色(如紅色 “提交” 按鈕),輔助文字用淺灰色(如 “填寫須知”);
- 大小對比:標題用 20 號粗體,正文用 14 號常規字體;
- 形狀對比:重要按鈕用圓角矩形,關閉按鈕用圓形(比如彈窗的 “×”)。
- 避坑提醒:對比不是 “越多越好”,一個界面里重點元素別超過 2 個,否則用戶會 “不知道先看哪”。
重復不是 “復制粘貼”,而是在界面中反復使用相似元素,讓用戶形成 “條件反射”。
- 可重復的元素:
- 文字樣式:所有一級標題用 “20 號、微軟雅黑、粗體”,所有正文用 “14 號、思源黑體、常規”;
- 圖標風格:如果用線性圖標,就別混進扁平化圖標;
- 配色方案:主色(如藍色)用在按鈕、標題上,輔助色(如橙色)用在標簽、提示上,別隨便加新顏色。
- 落地案例:微信的所有聊天氣泡都是綠色(自己發的)和白色(對方發的),所有功能圖標都是線性風格 —— 這種統一感,讓用戶打開 APP 就覺得 “熟悉、順手”。
好的設計會 “引導用戶視線”,而不是讓用戶 “瞎逛”。常見的引導動線有 2 種,新手優先掌握:
- F 型動線:適合文字多的界面(如文章、列表),用戶會先從左到右看標題,再從上到下掃正文 —— 設計時要把重點信息(如文章標題)放在左上區域。
- Z 型動線:適合內容少的界面(如登錄頁、首頁),用戶視線會從左上(logo)→右上(導航)→左下(表單)→右下(按鈕)—— 把 “登錄”“立即購買” 這類核心按鈕放在右下,能提升點擊率。
- 小技巧:用虛線、箭頭、圖片朝向等 “隱形引導線” 輔助,比如在表單上方加一條指向輸入框的虛線,用戶會自然知道 “該從這開始填”。
很多新手怕 “浪費空間”,把界面填得滿滿當當,卻不知留白是 “隱形的重點突出器”。就像蘋果官網的產品頁,只放一張手機圖和一行標題,留白占了大半屏幕 —— 這種 “少即是多” 的設計,反而讓用戶注意力全集中在產品上。
- 留白場景:
- 標題和正文之間留 12px 空隙;
- 按鈕和文字之間留 8px 空隙;
- 界面邊緣留 20px “邊距”(別讓元素貼到屏幕邊緣)。
- 避坑提醒:留白不是 “空白越多越好”,而是 “該留的地方留,該密的地方密”—— 比如表單里的輸入框,間距要緊湊(體現關聯性),但表單和底部按鈕之間要留足留白(體現區分度)。

掌握原則后,別陷入 “教條主義”—— 比如 12 列網格不是必須用,如果你做的是極簡風格 APP,用 6 列也沒問題;對比原則也不是必須用高飽和色,老年 APP 用 “深灰 vs 淺灰” 的弱對比,反而更友好。
真正的設計高手,是先懂原則,再根據用戶需求和場景 “靈活調整”。比如給年輕人做的游戲 APP,可以用夸張的對比和動態引導;給老年人做的健康 APP,要強化對齊和統一,減少視覺干擾。
記住:UI 設計的終極目標不是 “讓設計師滿意”,而是 “讓用戶用得舒服”。從今天起,把這些原則放進你的設計流程里 —— 先想 “這個元素為什么這么放”,再想 “好不好看”,慢慢你會發現,你的設計不僅顏值在線,實用性也會遠超從前。